国际留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以及文化认同

姚蕾探索是否多语言的校园环境影响了留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多种语言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竞争力。在跨国公司或者国际机构实习工作,都需要拥有至少良好的双语能力。从对人本身的发展而言, 在多种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被研究人员证明有利于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

澳洲大学其实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国际生,主体当然是华人留学生。悉尼大学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来自海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留学生使用的社交媒体,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多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的偏好和朋友圈的变化。

根据honi做的一份有几十个国际学生参与的调查问卷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人掌握了除了母语和英语外的第三种语言,并且绝大多数人会觉得在手机或者电脑上拥有不同的社交软件可以增强融入不同文化圈的感觉。有将近百分之四十六的留学生愿意为了自己喜欢的语言文化去专门学习这种语言,并且下载与之相关的社交软件。比如出生于中国的韩语爱好者会去专门下载kakaotalk。但是原来出国前使用的社交媒体,比如WeChat,仍然是几乎所有中国留学生的主要使用媒体,因为操作简单又方便,且朋友数量也多。也有少部分人喜欢用Facebook和Instagram等西方社会所经常使用的媒体去刻意锻炼语言能力。

大多数人仍认为使用母语社交软件是自己最为开心的,大多数国际留学生主观上认为,出国后,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和种类相比出国之前发生了一些不算太大的变化,只有四分之一的留学生认为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变。至于原因,有一半的人认为是出于朋友圈子的改变,三分之一觉得对某种语言文化的偏好改变了他们的社交,还有少部分认为是出于社交软件的体验感。

百分之七十的被调查者表示非母语社交媒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言的工具,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为社交软件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客观上通过不断地练习对话而增强了语言能力,心理上对语言的使用以及社交能力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经济学人杂志曾刊登过一项研究结果,当我们说话的时侯,并不是因为我们说了某种语言而呈现出某种性格,而是那种语言所创造的文化语境塑造了人不同的一面,比如说,有些留学生会认为说英式英语时侯的自己更为优雅,美式英语则更多代表了自信和控制欲。

如果社交的本质是一种资源互换,那可以是精神上的交流寄托和情感共鸣,也可以是实质的利益交换。多语言环境拓宽了社交的边界,给国际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互换的方式以及更多种类可交换的资源。但是大多数国际学生仍然停留在本身的社交舒适圈,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另外一种语言的水平有限,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深蒂固,很难完全融入新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