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article appears here.
在1986年的4月26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发生,被国际核事故分级表评定为最高等级第七级的事故。这一声炸响将永远地改变乌克兰和苏联的命运,而当晚人们还处于睡梦朦胧中毫不知情。大厦将倾。切尔诺贝利“弗拉基米尔·列宁”核电站,仿佛是苏联这个当时超级大国名称的缩写。也貌似是苏联崩坏的起点。人性的好与坏,脆弱与坚强,单纯与复杂,交织在这个工人和无产阶级主导的国度里。核辐射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约两千亿美元,更是造成接近10万的伤亡人数以及数年之后被影响的20万人额外死亡。
在事故发生多年后的今天,这个事件被HBO拍成一部迷你美剧,引起了各国观众在重大核电事故面前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共鸣。但同时,这部剧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在篡改了一些与真实历史有出入的细节之后,被指这部剧作为文化输出,强调了资本主义在制度上的优越性,贬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军民。根据bbc乌克兰语科对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幸存的操作员的采访,这部剧有几处被不合理地添加或者夸大。
其中一幕是,剧中有一群矿工在反应堆下方掘坑道的镜头,掘坑道是为了保护核电站周围的居民。他们需要为热交换器清出一片场地,这样可以防止反应堆核心的熔液渗出,进入地表水。如果地表水受到核辐射污染,那就危及千百万人的生命和健康。矿工们都脱得精光,裸体上阵,因为地下温度奇高。而事实上矿工们是脱了衣服,但不是那么赤条条的。这幕被认为是剧中矿工被刻意抹黑和被侮辱,从而贬低社会主义下人权不完善的证明。确实,矿工的这场戏属于多余,没有必要。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部剧作为导演主体意识的反映,已经极大程度还原了核反应堆的问题和辐射症状的细节,作为艺术创作,在拍摄的某部分上有缺陷是情有可原的。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当下有些反美情绪较为严重的观众眼中,任何来自美国的文化输出都是极为敏感并且应该受到舆论鞭策的。基于历史,美国作为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国家,以及冷战的胜利者,去拍摄这部前苏联灾难剧,也不乏让人产生歧义。仿佛日本拍摄中国的清朝甲午战争抑或是还原韩国的慰安妇问题的现状。在俄罗斯,这部剧的视频被官方删减和部分禁止。但仅从历史的还原度和这部剧的细节而言,对于矿工脱光衣服的解读可以有多种。在剧中给予的情景下,脱光衣服也可以是因为炎热,表现了一群矿工不拘小节的形象。如果说这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攻击,不免有矫枉过正的倾向。
虽切尔诺贝利的防止辐射外漏的石棺在十万苏联青年的努力下已经建成,但遗留的问题使得悲鸣之声犹在。切尔诺贝利发生了操作失误,推卸责任等问题,其实并不只是苏联的特色。苏联腐败和各自为政的官僚体系值得批判,但在任何有迹可循的核电站事故中,例如日本福岛和美国宾州发生过的事故,这些问题事实上都存在。这可以看作是复杂的官僚体制所制造的必然结果。
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事这部剧背后意识形态的倾轧,也是现有制度下如何应对危机,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孰轻孰重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制度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而不是固步自封。当任何一个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沦落到替罪羊的地步去掩盖制度的问题,那么机器会在一个个螺丝钉的离开中分崩离析。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以后,苏联政府把核电站的负责人们放到审判席上,令他们成为千夫所指,而上级领导人的决策失误与隐瞒事实造成的严重后果被刻意忽视。
正如俄国作家恰达耶夫(1794—1856)曾在1829年所预见的俄国的命运:
“我们的国家和其它一些国家一样,似乎不是人类种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只是为了让世界记取一些严重的教训而存在。当然,这些注定要有的教训不会白白经受,但是谁又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应当重新回到人类当中去,而在完成我们的定数之前,还要遭受多少灾难呢?”